论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admin 运动养生 2023-01-06 09:18:29 0 幼儿 孩子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美国教育家约凯恩斯的名言有力地说明了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良好的习惯对幼儿身心健康、知识获取、能力培养、品格陶冶、个性形成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工作的重点,所以我们的教育要渗透到幼儿的一天生活中。生活、教育、教育、生活都是从孩子踏入幼儿园大门的那一刻开始教育的。

习惯就是反复做简单的动作,认真做重复的动作,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帮助幼儿认真做每件事,最终把行为变成习惯。

幼儿刚入园的时候,班里有很多一样的东西,却有很多无可奈何的事情。在玩具上贴一个小标识,让幼儿相对放置,但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这些标志是老师事先准备好后指定给幼儿的,幼儿可能不喜欢,也可能不想要,心理上总是处于排斥状态,所以记不住。这时,我们应该从幼儿的角度,让他们选择喜欢的图案,或者干脆带着幼儿做自己的小标志,然后让幼儿自己去杯子架、毛巾架、床、鞋柜等地方贴上。

另外,还致力于饭前和饭后洗手习惯的培养等洗手液的选择。闻起来很香,去污力强,不伤小手,更主要的是泡沫一定多,孩子们开始积极洗手了。老师教给幼儿们关于卫生的童谣和故事,孩子们可以说很高兴,慢慢养成了饭前和饭后洗手的习惯,健康和快乐都得到了。

但是幼儿园的教育也不是全能的。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把所有的教养工作放心交给幼儿园,这种信任感是非常宝贵的,但是家长们要知道,孩子的培养需要与家合作,共同努力。

一些家长不经意间的错误做法可以毁掉老师五天的努力。例如,父母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更能节约时间,减少麻烦。孩子吃饭动作慢,颗粒掉在地上收拾麻烦,抢碗给自己吃。孩子自己洗手,手洗不干净,把衣服弄湿了,家长干脆帮孩子洗手。孩子想自己穿衣服,却得翻过来重新穿,家长抱怨上班时间晚了,然后每天给孩子脱衣服。父母暂时成功的结果是,被称为周一综合症的上周刚培养出来的幼儿好习惯将在本周初开始。

其实,孩子的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家长这种包干替代的做法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而且妨碍了他们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发展。

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逐步定型的过程,孩子习惯的培养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庭成员间的统一认识,以免幼儿感到困惑。举个小例子,当我的女儿一岁时步履蹒跚的时候,对于是否跌倒长大,我和妈妈有过分歧。以下是我们的不同观点。

我:孩子走路一般都会摔倒,不需要马上去帮忙。首先给孩子起床的机会,如果实在不行,然后给予适当的帮助。

奶奶:孩子摔倒了,大人应该马上去救他。因为她没有爬起来的能力。

我:孩子摔倒后,如果不给她一个尝试的机会,大人什么时候能自己爬起来,她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一个人站起来。很长一段时间,她跌倒后只会趴在地上等大人来救她。

这场分歧一直持续到这一幕的发生:有一次,宝宝摔倒了,她拼命地想起来,但试了好几次还是不行,我妈妈刚要站起来,孩子就自己摇摇晃晃地爬了起来,还爬到椅子旁边,然后就若无其事地扶起椅子自己站起来,然后拍了拍小手,为自己鼓掌。我们把那一刻当做她真正学会走路的开始。从那以后,宝宝每次跌倒都能自己想办法爬起来。虽然现在已经3岁了,但是跌倒后马上爬起来,把衣服上的土拍干净是家庭教育的成果。

因此,养成好习惯需要家里的配合,把习惯变成幼儿自身的需要和标准,可以说用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养成了好习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