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周仲瑛关于读书

admin 运动养生 2023-04-24 09:49:30 0 治疗 临床 中医

周仲瑛,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指导教员,国医大师。世世代代是中医,幼年接受庭训,跟随父亲周筱斋教授学习中医。1948年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56年进入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历任住院医师、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院长等职。1983年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任院长。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中医师。

广悟经典融通

中医经典提出和阐述的问题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有着普遍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至今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只有通过中医药经典的学习了解古代医生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立法和辨证处方药用药的思路,才能把握中医药学的特色思路,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典理论比较枯燥但空洞而不一般的说教是前人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是中医系统理论的高度概括和训练经久不衰。如果你能载入经典,你可以前后融通临场证。例如,本汤是《伤寒论》中的一个名方,用于治疗下焦蓄血症等,称为“太阳病……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当汤主之”。我在临床上加减后,用于瘀血内积中风、老年性痴呆、恶性肿瘤、血栓性脉管炎、恶性肿瘤术后淋巴返流障碍肿胀等,体现了血瘀内停证者从下到要领治疗瘀热效果好,不泥于典临证而用典变通重要。

溯源逐流温故知新

中医经典著作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精华历代医师又以此为基础结合自己的临床实际不断丰富、充实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是中医的源头和基础。

周老指出中医学的门路有两条。一是从源头到源头,以四部经典著作为奠基体系,学习《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然后追溯历代医著。这种方法可以为明确水源木本有足够的“底力”奠定更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在初学阶段会感到无聊,模糊地很难理解它的意思,但是在这个时期多背经方段落可以利用记忆力好的优点。另一种是背诵并存储“汤头歌诀”、“药性赋”、“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等后世实用读物,同时阅读“温热经纬”、“温病条辨”、“医宗金鉴”、“医学心悟”、“医方集解”等书籍进入临床时选择23个医疗事件。这种学习方法很容易接近临床,但理论层面要进一步深化,只有在经典著作中加强学习,才能深化基础。否则,后劲就不够了。另外,通过在一定期间的临床后对原来学习的古典理论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之前学习的(古典理论)知识点的理解。

自身过去出血热研究的切身体验周老lt;伤寒论gt;的太阳蓄血证和蓄水证两者的关系和证治有了新的见解。《伤寒论》指出两者病位均为膀胱前者因热入血分故小便自利,有意识改变,后者因热在心情故小便不利无意识症状,以此作为鉴别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研究发现,有人在蓄血证上有小便自利,也有人小便不利,小便不利与蓄血的病位有一定关系,因病而异。另外,蓄水和蓄血两者可以同时存在,可以互为因果。继而周老出血热低尿期病机核心为郁汤结节通泻瘀血,建议滋阴利水作为治疗大法取得较好疗效。

基于临床科学研究的新促进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学受到西医的冲击。只是在当前现代科技和手段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中医应该考虑如何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前进,不迷失方向。

中医药的发展与创新既不是臆测中医学科研也不是实验室理论结构的设计周老在研究“晕厥脱”重症休克患者的过程中回顾了《伤寒论》,阐述了“晕厥者阴阳气不顺即晕厥”认识到“阴阳气不调”病理实质为“气滞络郁脉道不利”。并根据辨证建立了3种基本治疗方法热毒内陷证治以行气活血为主,抗厥通脉以主气阴枯证治以行气活血为主,救阴生脉以主正虚阳亡证治以行气活血为主,回阳复脉以主。辨证治疗休克晕厥的一系列中药制剂——――救治抗晕厥通脉、阴生脉,回阳复脉3种静脉注射液临床治疗213例休克(晕厥)另对照组77例(西药多巴胺或丙胺常规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扩张性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失调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7病死率5.63对照组分别比77.9、22.0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lt,0.01。通过上述研究,不仅揭示了“阴阳不相顺接”的病理实质,而且显示了中医在科研中的辨证论治特色。

通过对经典文献的感悟与实践周老,中医经典理论不仅能切实指导临床,而且为提高临床辨证能力和疗效在应用中提供深化与创新的科研立题提供符合中医实际的论据临床结合经典理论的学习与应用认为可以得到飞跃性的继承和创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