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体质是一种不健康的病态体质,这种体质的人表现出肥胖、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舌头肥胖等状态。时间久了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那么,痰湿体质是如何调理的呢。下面让大家推广不同的方法治疗痰湿体质。
一、中药调理法(仅供参考)
重点调补肺脾肾。半夏,茯苓、泽泻、瓜子、白术、车前子等,可使用温燥化湿品。但是要记住,“中病即止”不能长期服用。
【二陈汤】
肺失宣降、宣肺化痰。主要治疗湿痰症,咳痰多,恶心、呕吐、胸闷、肢体沉重,或头晕、心悸、舌白滑。
【参苓白术散】
益气健脾,湿润止泻。主治脾虚盛症。饮食不化,胸痞,肠鸣腹泻,四肢无力,舌淡白腻,脉弱。
【六君子汤】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要治疗脾胃气虚兼痰湿症,食少便溏、胸痞、呕吐逆等。
【香砂六君子汤】
益气健脾,行汽化痰。主要治疗脾胃气虚、痰阻气滞、呕吐痞闷、不考虑饮食、腹胀痛、疲劳恢复或气虚肿满。
陈夏六君丸
脾不健运,健脾化痰,补脾健胃。主要治疗脾胃虚弱,食不少化,腹胀胸闷,气虚痰多。
【平胃散】
干燥健脾,膨胀散满。主要治疗在脾土晦气、湿浊困倦中,胸腹胀气,口干舌燥,不考虑饮食。
二、食疗
少吃甜腻,少喝不要吃饱。多吃健脾利湿化痰去除湿气的清淡食物,如萝卜、葱、姜、白果、红豆等。
【糯米山药粥】
材料:糯米、枸杞、大米、山药
做法:新鲜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备用。把枸杞子放进清水里变软。将米和糯米一起放入锅中煮粥,在七熟左右加入山药,开锅前放入枸杞和适量调味料即可。
功效:此配方能起到补肾益肺的好作用,对治疗气虚体质有很好的作用。
三、灸
痰湿的人在去除湿气的同时一定要健脾、补脾阳。最有效的除湿方法是灸。
认识到一些除湿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按摩和灸,排出湿气,效果非常好。
点穴:神阙、关元、中邹、天枢、足三里。
除湿原理:腹部脐带周围穴位有健脾除湿效果,足三里有温阳温胃效果。
效果:温阳培元、益气除湿。
【神阙之穴】
神阙是肚脐,又名其中,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命门洞在平行对应的肚脐中。这个部位不能按摩,要用艾蒿温灸。
掏窟窿。手法:温灸,时间约15分钟即可。【关元孔】
这个洞在肚脐下三寸处。这是对妇女,改善妇女病的重要穴位,关元穴有培元固本,有补益下焦之功,所有精神损失均可使用。
手法:采用震荡法,双手交叉交叠于关元穴上,施加少许压力,然后双手交叉快速、小幅上下按压。操作可以随时进行,无论时间和地点。不要过度用力,可以用压揉法,压揉时局部有酸胀感即可。温灸效果更好。
【中酰胺孔】
它位于胃中部,因此被称为中阿密。中脒能调节控制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具有健胃健脾、降利水的功效。人体如果胃气虚,容易引起胃腹部疼痛、呕吐逆酸、腹泻、便秘等。按摩中的脒可以加强胃的保养。
取穴:上腹部、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
方法:揉按,温灸。
【天枢穴】
天枢可以治疗胃肠疾病,是掌握胃肠道的门户,气血从这个洞不断输送到大肠经。如果你胃不舒服,可以按摩天枢穴。
取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左右各1个。
方法:揉或温灸。
【足三里】
孙思邈曾经说过:“要想安宁,三里不好。”。该穴位具有健脾、温胃、温阳、利尿、止泻的功效,是保健的关键穴位。以前,官员进入蜀地(四川),用灸足三里的方法来预防潮湿瘴气的入侵。
取穴:位置为小腿前外侧,外膝眼前3寸,胫骨前缘起横指1根。
方法:灸揉,每次约10分钟
四、情志调整
情绪和痰湿体质也有关系吗?那是因为,当人生气生气时,呼吸加快,肺泡打开,身体耗氧量增加,肝素损失增大,同时血流加快,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全身生理功能失控,对身体的影响很大。如果原本是痰湿体质,就会加重痰湿堆积在体内。所以,生活中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以免情况加重。
五、体育锻炼
除了从饮食和药物入手,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同时要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痰湿质”身体沉重易疲劳,要长期坚持运动。散步、慢跑、球技、武术、八段锦、舞蹈等。活动量应逐步增强,松散的讽刺逐渐结实致密。
痰湿体质如何调理。众所周知,痰湿引起的疾病很多,到了中年每年都要定期检查血脂血糖血压,不能掉以轻心。最重要的是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只有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才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