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40年的老中医整理:人体常见穴位及功效,赶紧收起来吧

从业40年的老中医整理:人体常见穴位及功效,赶紧收起来吧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回答大家关于从业40年的老中医整理:人体常见穴位及功效,赶紧收起来吧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从业40年的老中医整理:人体常见穴位及功效,赶紧收起来吧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文章目录列表:

从业40年的老中医整理:人体常见穴位及功效,赶紧收起来吧

2.人体各穴道的用途!

1.腹胀胃痛按下脘-- 在胃和小肠的相接处,位于肚脐上2寸,所对应的是人的小肠,食物从这经过,需要由它控制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说它对胃里的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炎、胃扩张的缓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口臭严重按劳宫、内庭-- 用拇指肚揉劳宫、内庭穴按3 5分钟,每天灵活掌握次数,能很好地缓解症状。金津、玉液两个穴位在口腔里, 不方便,如果口臭比较严重,可以在 劳宫、内庭后用三棱针对金津、玉液两个穴位针刺放血。

3.感冒腹痛按神阙-- 肚脐的中间,即我们常说的肚脐眼。 此穴位对感冒、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等效果较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右手掌心置于肚脐,左手重叠于右手背,顺时针方向摩50 100次;换左手在下,逆时针方向摩50 100次,以腹部发热为宜。

4.久咳不愈按合谷穴-- 俗称“虎口穴”,对久咳不愈者有一定的疗效。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 、二掌骨之间。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 10分钟。

5.健肾固精按丹田穴-- 丹田位于肚脐下一寸至二寸处,相当于石门穴位置。方法是将手搓热后,用右手中间三指在该处旋转 50至60次。能健肾固精,并改善胃肠功能。

6.眼睛干涩按攒竹穴-- 位于眉头内侧,对于视力保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头疼,口眼斜也有治疗的作用。双手手指指腹向内,外分别按揉攒竹穴30圈,可以很好的缓解眼睛疲劳。

7.膝盖疼痛按内外膝眼穴-- 膝盖的下面有两个凹陷处,外侧的部位称为是外膝眼穴,内侧的部位称为是内膝眼穴。这两个穴位可以用吹风机吹,但是要避免烫伤。

8.月经不调按三阴交-- 三经汇聚在这个地方。一个穴位,和脾经、肝经、肾经都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不管是肝脏、脾脏、肾脏,都是跟血液相关的。 三阴交穴能够较好地补血养血,强身健体,防治女性气血亏损,月经不调。

9.疏肝利胆按肝俞穴- 采取正坐的方式,肝俞穴应该从低头时最高隆起处那块骨头算起,第九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肝俞穴。通过 刺激肝俞穴或者对肝俞穴进行刮痧,可以有效促进肝脏的 健康

10.虚火牙痛按太溪穴--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也是治疗虚火牙痛的穴位,尤其是酉时(下午5—7点)发作或加重的牙痛,通常比较对症。

11.湿气重就按阴陵泉—— 操作时可以把拇指指腹放在穴位上,稍微用力点按,点按5分钟左右即可。也可以直接用拇指按照顺时针方向在穴位上按揉2分钟,力度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12.肺病就按陶道穴—— 陶道穴不仅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刺激陶道能够显著地改善肺功能。用拇指的指腹按在陶道穴上,这时会感到按压处有明显的酸痛感,逐渐用力深按,保持2-3秒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按,一按一松为一个循环,重复3-5分钟。

人体各穴道的用途!

本人根据推拿 的介绍,两个多月来每天对自身从头到脚的百会穴、膻中穴、 气海穴、劳宫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六个穴位进行不定时的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但心悸、头晕、失眠及胃肠功能有明显改善,而且人也感觉精力充沛了许多。现分享给大家,空闲时可选择性地 这几个穴位,或许你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百会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可用手掌 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 50圈,每日2—3次,对心悸、头晕、失眠、健忘等均有效果。

2、膻中穴

膻中穴的具体位置为人体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 膻中穴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还可治疗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等症。 时一般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每次 10来秒即可,6次为1遍,一般每天 3—5遍。

3、气海穴

气海穴也就是常说的下丹田,在肚脐正下方1.5寸(即食指与中指并拢的宽度)。气海是针灸保健的要穴,自古就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有温养益气、强壮全身的作用,可双手搓热 此穴。阳气不足、虚证患者,可选用艾灸气海,效果更佳。

4、劳宫穴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劳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还有强壮心脏的作用。 可左右手拇指交叉进行,也可将两手顶于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每天2—3次。

5、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髌骨下缘3寸(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宽度即为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拇指指关节横度)处。 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按压5—10分钟,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6、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的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是肾经的首穴。涌泉穴意为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各处,尤其对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失眠乏力效果显著。 涌泉时,注意稍稍用力推搓,以局部出现微热感为宜。

人体有哪些穴位可以益智?

人体各穴道的用途是长寿的重要点。每个人都想长寿,每个人都想有强健的体魄,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百岁村的人都能如此长寿,我们是什么感觉呢?难道我们只能羡慕人家吗? 其实只要我们注意日常生活的一些小细节,我们也能拥有强健的体魄,拥有长寿。下面教人体各穴道的用途。大家可要看好了。 人体各穴道的用途 步搓搓手 因为手掌之上的穴位有甚多,其中就有不少是我们所关注的「 ”长寿穴”.这些穴位我们无需一个个的仔细辨别,只需每天搓搓手就可从中获益。那么,究竟为什么搓搓手就可获得长寿呢?我们的双手共有340多个穴位。经常搓搓手可以 *** 触觉神经,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 脑部神经系统,从而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1、劳宫穴可清心 劳宫穴可以起到清心、养胃的作用。劳宫穴在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 掌心位置对应着人体的心脏,所以经常 *** 这个穴位可以保护心脏的健康,此外中医还认为 *** 劳宫穴对于胃部的保养也是有好处的,可以有效预防肠胃疾病。 2、神门穴可解乏 神门穴可以起到缓解疲劳,保护大脑神经的作用。 神门穴位于手腕和手掌关节处小指那一侧的腕横纹中,在身体感觉到疲劳的时候可以按压此穴位,帮助减少大脑的负担,对于预防神经衰弱有很好的疗效。 3、鱼际穴可散瘀 鱼际穴可以起到活血散瘀的作用。 鱼际穴位于手掌面 掌骨中点,拇指下隆起处,有 *** 血管活血散瘀的作用。 4、少府穴可润肤 少府穴主要针对皮肤衰老有不错的疗效。 少府穴在屈指握拳时,尾指指尖所点处,经常按压可以延缓皮肤老化,起到活血润肤的作用。 第二步揉揉脚 因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 *** 脚部所带来的好处较之于手部是有「 ”过之而无不及” 1、二趾健脾胃 人体的脚趾和手指一样,都对应着不同的人体的器官。大趾对应着肺部,二趾对应着脾胃,三趾对应着小肠,四趾对应着肝胆,五趾对应着肾脏。所以,经常按捏第二个脚趾头可以起到健脾利胃的效果。 2、脚心助睡眠 睡眠不好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现象。睡眠本是让身体休息放松的大好时机,但是睡眠不好就起不到缓解神经的作用。所以,拥有高质量的睡眠是身体健康的本钱。 按揉脚心可以起到助眠的作用。脚和心脏的关系,我们大家都是知道的,我在此就不作赘述了。脚心部位的穴位众多,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穴位来 *** 血液循环,使其畅通无阻,有助于大脑更加容易进入休息状态。 3、小趾可养肾 肾对于男性是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肾脏不好,意味着泌尿系统随时可能出现病症。此外,肾不好不仅仅是男性朋友的 ,女性出现肾虚现象也是非常棘手的事情。 肾虚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症状,继而影响我们的健康生活。肾虚经常感觉到早晨起床后无力、思维反应变慢、头发大量脱落等等。 经常按揉小趾部位,可以有效缓解肾虚现象。小趾对应着身体内部的肾脏部位,经常按揉小趾可以加快肾脏部位的血液循环,减少肾脏的血液淤结,从而使得肾脏充满活力。 百会穴 是解决脱发烦恼 要穴。「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百会穴位于头顶,为各经脉气汇聚之处。每 午三四点,工作感到疲惫的时候,可用木质梳或牛角梳顺着头发生长的方向往下梳100下,既提神醒脑,又 *** 了头部经络,可以说一举两得。 血海穴 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用掌心盖住患者的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血海穴具有健脾化湿、调经通血的作用,主治血病、妇科病。午饭前 *** 血海穴,利于祛除脸上雀斑。 内庭穴 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疼,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内庭穴有一个特别的作用就是抑制食欲,想减肥的人士一定要记住,食欲大,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胃火旺盛,烧灼能力太强了。 *** 内庭,可以将胃里面过盛的火气降下来,从而降低食欲。 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疼,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阳陵泉穴 人身上有一个部位,经常点揉 *** ,可以让你口气清新,它叫阳陵泉。任意时间,两手拇指指腹按住两侧的阳陵泉穴,逐渐用力揉压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胀或微疼痛为宜。然后两膝并拢,用两手掌掌根部贴紧阳陵泉,上下快速摩擦,使局部产生热量,热透穴内,约5分钟。一天做2次。日久见效。 阳陵泉穴对脂肪肝有辅助的治疗作用。有的人脾气不好, *** 胀痛、两胁胀痛,肋间神经痛,经常选的穴位也是阳陵泉穴。支沟穴,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直上3寸。取穴时把前臂水平放在桌面上,立起手掌,会看到腕背横纹。从腕背横纹中点处直上量取四横指就找到了。可上下对按。 极泉穴 是手少阴心经的 要穴,它位于腋动脉搏动处,经常弹拨极泉穴,有流通气血,养护肺部,宽胸理气的作用。固定食指、中指并使指尖轻轻上扣,一前一后地来回弹拨条索状物就可以了。弹拨时力度应柔和。 大抒穴 口腔溃疡者可按压背上的大抒穴,效果明显,但需要别人帮忙,口腔马上会有舒缓的感觉。大抒穴找法:找到颈椎下部最高的骨头尖,再往下摸一个骨头尖,旁开大约两横指的肌肉凹陷处。 遇到不顺心的事,生气发怒,有些人会气得胃疼,于是赶快揉揉肚子,其实他的病根是肝。情绪郁怒、紧张焦虑,造成肝气郁结,此时疏肝理气,使经络畅通,胃自然就不疼了。方法:用手指点按膻中(两 *** 连线中点)、天突(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 ,每穴按压1分钟 ,以有酸胀感时为度。 口腔溃疡者可按压背上的大抒穴,效果明显,但需要别人帮忙,口腔马上会有舒缓的感觉。 委中穴 用双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按压时,如能搽上一点刮痧油或药酒更好。这样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酸麻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也有保健作用。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人体穴位中,有一部分具有益智作用。这些穴位的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祛病和增智。前者是消除影响智力的病态,如治疗热邪、痰浊、瘀血等导致的痴、愚、顽、钝、健忘、多动;后者用于加强各种智力因素,如聪耳、明目、安神、补气。下面扼要选介一些常用穴位,供参考。

(1)上肢常用穴

神门:位于手掌根部横纹的小指一侧,用手按到的两根“筋”之间,靠近掌根横纹处。此穴有“治善忘,狂癫,痴呆,惊悸,怔忡,心烦,安神定志”等作用。针刺时可直刺0.3~0.5寸。

阴郄:位于神门穴上0.5寸。有“养心,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针刺可直刺0.5~0.8寸。

通里:在神门穴上1寸处。此穴有镇静安神作用。针刺可直刺0.5~0.8寸。

少冲:4在小指指甲根角旁靠大拇指一侧约0.1寸处。此穴“开窍清心,醒脑开窍,治心悸,癫狂”。一般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少泽:在小指指甲根角旁与少冲相对的另一侧,亦距指甲根0.1寸处。作用与少冲相似,可“安神定志”。刺法同少冲穴。

中冲:位于中指尖端中央,距指甲0.1寸处。此穴“开窍,疗神气不足,失志”。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商阳:在食指指甲根部,靠大拇指一侧,距指甲角约0.1寸处。此穴有“醒脑开窍,聪耳”之效。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劳宫:握掌时,中指尖下所指之处。可治“癫狂,痫证”,有“镇静安神”之效。直刺0.3~0.5寸。

后溪:手握拳时,手掌内侧赤白肉际,掌中大横纹尽头处。此穴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聪耳宁心之效。针刺时直刺0.5~1寸。

列缺:两手虎 叉,一手食指按在桡骨突起处时,指尖所指的骨缝是此穴。此穴能治健忘之症。针刺时,向上方沿骨缝斜刺0.3~0.5寸。

合谷:即虎口穴。取穴方法为:将大拇指 关节横纹对准另一只手虎口的边缘,按下拇指,当拇指尖下的地方即为合谷。有聪耳开窍,镇静安神的作用。针刺时直刺0.5~l寸。

大陵:位于腕横纹正中央处,在掌后两根大筋之间。此穴有宁心安神功效,清心热,安心神,对失眠、烦躁有较好疗效。针刺时直刺0.5~0.8寸。

内关:在大陵穴上2寸处。此穴有宁心之效,对心悸、神志失常疗效很好。针刺时—直刺0.5~1寸。

间使:在大陵穴上3寸处。此穴宁神益志,对多动症等有效。可直刺0.5~1寸。

养老:正坐位时,前臂平放桌上,掌心向胸,此时尺骨小头(即靠近桌面的臂骨“孤拐”)上侧有一凹陷,此即养老穴。此穴明目聪耳。可直刺或向上斜刺0.5~0.8寸。

曲池:姿势同上,曲肘,当肘弯横纹外端的尽头处即是。此穴清热泻火宁心,治健忘、心烦等症。直刺1~1.5寸。

少海:姿势同上,曲肘,当肘弯横纹内侧端的尽头处,与曲池相对。此穴定神志,治健忘。可直刺0.5~1寸。

中渚:握拳,在手背第四、第五掌骨小头后侧之间凹陷中。有开窍聪耳之效。可直刺0.3~0.5寸。

支沟:在手背横纹上3寸,前臂两根骨头之间。此穴通窍聪耳,且能通便,对智力不足而兼有大便秘结者适宜。可针刺1寸。

(2)下肢常用穴

大敦:在足拇趾外侧,距足拇趾甲根外侧约0.1寸左右处。可醒脑开窍。一般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厉兑:在第二趾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处。有清心安神,醒脑开窍之效。亦多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隐白:在足拇趾内侧,距趾甲角约0.1寸处。功效、刺法同上。

太溪:在内踝与足后跟腱之间取穴。有醒脑开窍之功,用于失寐、耳聋、智力减退等症。可直刺0.5~1寸。

大钟:在太溪穴下0.5寸稍后,跟腱内缘。此穴“调先天之气,补肾和血,益精强神”,能治疗痴呆、嗜睡等症。针刺时直刺0.5~1寸。

照海:在内踝下缘凹陷中。能“养心安神”,治健忘、不寐、多动等症。针刺时直刺0.5~1寸。

申脉:在外踝下缘凹陷中。能安神定志。治疗烦躁多动,心神不宁。针刺时可直刺0.3~0.5寸。

足临泣:在第四、第五跖骨关节前方凹陷中,距第四、五趾缝1.5寸。有明目聪耳之效。针刺时直刺0.5~1寸。

悬钟:在外踝上3寸,腓骨后缘处。可治疗健忘、耳聋等。针刺时可直刺1~1.5寸。

三阴交:在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可治疗失眠、健忘等。针刺时直刺1~1.5寸。

丰隆:在外踝上8寸,胫骨前外一横指处。此穴除湿祛痰,主要用于痰湿较重的智力不足或智力障碍。

足三里:在膑骨下缘下3寸,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此穴是人体强壮要穴,有健脾养胃之效,可用于智力不足兼体虚胃弱症状者。正常儿童经常用艾条灸此穴,则有益智健体、聪耳明目之效。

委阳:在膝弯后,胴横纹外端尽头处。古籍记载此穴可治“失志”,有强神益智之效。针刺时可直刺1~1.5寸。

(3)躯干部常用穴

心俞: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为心气在体表的反应点,与心神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对智力调整的作用很大,可调理气血,养心安神,益智定志;治疗健忘、语迟、多动、心悸不宁等。针刺时可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

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为肝脏俞穴,有清肝柔肝之效,可用于治疗神志病属阳热亢奋者。刺法同上。

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为脾脏之外应,有健脾之效,可用于健忘、失聪、多动、易惊等属脾虚者。刺法同上。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该穴是肾脏之外应,有补肾固精之效。对于先天不足或多病伤及肾气之智力低下症,有填精补髓、健脑益智之效,并可以治疗健忘及视力、听力减退、小儿多动症等病症。针刺时可直刺1~1.5寸。

会阴:男性在阴囊与肛门之中间,女性在大 后联合与肛门之中间;该穴有补阳益肾,填精补脑,开窍急救等功效。对少儿智力发育不全或神志障碍性病变有治疗作用。日常用艾条灸,可促进智力发育。针刺可直刺0.5~1寸。

上脘:在肚脐上5寸处。该穴有安神定志、和胃化痰之效。可用于治疗小儿癫痫。针刺时可直刺1~1.5寸。

巨阙:在肚脐上6寸处。功效同上。针刺时针尖向下斜刺0.5~1寸。

鸠尾:正对剑突下缘处。功效同上。针刺时针尖向下斜刺0.4~0.6寸;注意:此穴不宜艾灸,即使病情需要,亦不可灸7壮以上,否则反而损伤智力,“损神少志”。

神道: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此穴可用于治疗健忘。针刺时向上斜刺0.5~1寸。

身柱: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该穴有清热、安神之效,可用于智力不足见有热症者。刺法同上。

陶道:在 胸椎棘突下。功效、刺法同上。

大椎:在第七颈椎棘突下。该穴为阳经聚会之处,有清热宁神、镇静情志的作用,凡见有热象、亢奋症状的智力障碍均可选用。

(4)头面部常用穴位

人中:又称“水沟”,在鼻子下面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该穴是急救要穴,用于醒脑开窍,镇静安神,治疗一切见有智力障碍或神志丧失的急症。亦用于治疗小儿痴呆等。一般不用灸法,针刺时可向上斜刺0.3~0.5寸。

印堂:在两个眉头之间。该穴有清脑醒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健忘,头脑昏沉,注意力不集中等。一般不用灸法,针刺时用沿皮刺(平刺),进针0.3~0.5寸。

翳风:在乳突(耳根后那块突起的骨头)前下方,平耳垂下缘的凹陷中。此穴为益智常用穴,并有聪耳之效。针刺时直刺0.8~1寸。

听会:在耳朵前的屏间切迹(即“小耳朵”下面的凹槽)前,下颌髁状突(手摸到的 骨头)后,张口时即出现一个较大的凹陷。该穴专治听力减退。针刺时张口,向凹陷中刺0.5~0.8寸。

除了以上介绍的部分穴位外,耳穴对智力疾病的治疗、保健等也有很好的效果,并且方便,实用,无痛苦。

今天关于“从业40年的老中医整理:人体常见穴位及功效,赶紧收起来吧”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分享: